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4月21日,由上海大學和智慧樹網共同主辦、上海大學管理學院承辦的創新國際教育論壇在上海大學圖書館報告廳召開。

       上海大學校長金東寒院士、華中科技大學老校長李培根院士、特拉維夫大學創新創業首席導師Dr.Eyal Benjamin、清華大學建筑系大師郭黛姮教授、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高級技術員黃茂昌博士、上海財經大學副校長劉蘭娟教授、“一撕得”總裁邢凱、北京大學張海霞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丁方教授、同濟大學李占才教授、萬科產業與城市發展副總經理張樂群、《生命新知》雜志總編肖飛教授、南開生態文明研究院副院長徐鶴、北京大學大數據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濤、復旦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熊浩、香港科大商學院內地代表處主任袁冶、數庫科技創始人海軍、花旦天使項目投資董事總經理張潔出席了論壇并作了重要的分享。

  來自全國百余所高校的師生代表參與了論壇的學習和討論,近500人的圖書館報告廳座無虛席。更有100多萬網友通過智慧樹直播頻道、新浪微博、新浪大學進行收看。在互動環節,管理學院研究生用嫻熟的英語向主講嘉賓提問,體現了我院研究生扎實的學識功底、嫻熟的英語表達能力和良好的精神風貌。

  剛剛過去的2016,我們可以看到國家和社會從未像今天這樣重視創新,期待創新。我們的大學教育應當怎樣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或許大學該張開雙臂,歡迎來自社會的思考與力量,一起引領大學生走向創新創業之路。所以,論壇希望從國際視野和校園內外的角度,以思考分享共促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落地;從來自信息技術和創業精英的實踐感悟,啟迪創新創業深入產業融合。

  上海大學校長金東寒院士致歡迎詞,同時也分享了自己對創新教育的看法。他指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十分重要,而且像不隨大流、堅持到底、屢敗屢戰、勇于接受挑戰的創新精神的培養比掌握很多創新方法更重要。

  國內制造業專家、華中科技大學老校長李培根院士堅持大學教育要回歸到學生本位上,今天也帶來了“創新教育的時空視野”的主題演講。李院士指出,中國教育的問題,也是創新教育的問題,就是我們在引導學生時,還是停留在面向現實的需求層面。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我們的教育應該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不能僅靠灌輸更多的知識。

  共享學分課《創新工程實踐》惠及全國逾250所高校的10萬多名學生,課程學術總策劃北大張海霞教授將此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的設計分享給大家。以北大為核心的名師團隊,攜全國精英名師、企業家匯聚一堂,從“創新思維、原型設計、實踐管理和表達素養”多個模塊培養綜合型創新人才,是該門課程自上線以來受到學生熱捧的主要原因。

  北大大數據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濤介紹北大在鄂維南院士的帶領下,積極推動數據科學的學科建設,率先開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并從學科建設、師資培養、產品研發、平臺搭建4個方面分享了大數據學科建設的關鍵因素。他強調,創新需要有交叉式學科的學習,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做好大學和企業的聯結,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擁抱社會。

  此次會議上,智慧樹網與北京大數據研究院、北京大學等跨校老師聯合開設了大數據課程模塊和創新教育課程模塊,培養當代大學生大數據思維和創新精神、創新方法。據悉,智慧樹網是東西部高校共享學分課程唯一服務運營商,與一流高校合作推動中國教育公平,提高教學質量,已經有超過450萬名大學生完成跨校修讀學分。平臺上共有13門創新創業類課程,本學期選課學校超過1000所,惠及學生逾20多萬。

  此次論壇涉及領域廣泛、內容極其豐富,讓在場的老師和學生們大開眼界、滿載而歸。來自黑龍江的共享課教師趙惋淇表示,創新來自于思想的靈感,思想火花的碰撞。如果被模式化之后,人們就會尋著別人的軌跡在走,那就不可能有創新。今天的會議給她一種人文的歸屬感以及強大的思想沖擊!作為主講嘉賓之一的香港科大商學院內地代表處主任袁冶也表示,這是一個把業界資源深度整合的平臺,對于自己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平臺。“一撕得”總裁邢凱說,智慧樹給企業和校園之間搭起了一座橋梁,讓我們彼此間很好地去交流最新的知識、方法、成果甚至教訓,非常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