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

作為985和211高校的北京交通大學秉承“知行致遠?商道縱橫”,依托經管學院“豐富的教學資源、一流的師資團隊、廣泛的國際交流、多彩的學習生活、個性化的職業發展服務與廣闊的就業通道”,構建“面向產業、協調互動、競爭激勵、動態創新”的“MBA人”教育平臺,使北京交通大學MBA教育項目成為培養社會責任感強、務實進取、團隊合作,具有戰略視野和領導力的受業界歡迎的復合型高級經營管理人才的搖籃。


【學校介紹】

北京交通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高校,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高校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重點建設高校,是全國具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1997年、2006年被評為全國本科教學工作優秀學校,2005年被確定為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范點項目學校之一。

北京交通大學作為交通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淵源追溯到1896年,她的前身是清政府創辦的北京鐵路管理傳習所,是中國第一所專門培養管理人才的高等學校,是中國近代鐵路管理、電信教育的發祥地。1917年改組為北京鐵路管理學校和北京郵電學校,1921年與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合并組建交通大學。1923年交通大學改組后,北京分校更名為北京交通大學。1950年學校定名北方交通大學,由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任校長。2000年與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合并,由鐵道部劃轉教育部直屬管理。2003年恢復使用“北京交通大學”校名。學校曾培養出中國第一個無線電臺創建人劉瀚、中國第一臺大馬力蒸汽機設計者應尚才,以及中國現代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鄭振鐸、中國第一本鐵路運輸專著作者金士宣、我國鐵路運輸經濟學科的開創者許靖、我國最早的四大會計師之一楊汝梅等一大批蜚聲中外的杰出人才,“東京審判”擔任首席檢察官的向哲浚、我國著名的經濟學家、人口學家馬寅初等都曾在我校任教。

【北京交通大學MBA項目介紹】
●獨具特色的“MBA人”教育平臺

早在1998年,我校就針對MBA教育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提出了建設“面向產業、協調互動、競爭激勵、動態創新”的“MBA人”教育平臺的構想,旨在通過一種全新教育平臺的架構來實現我國MBA教育的長足發展。

“MBA人”教育平臺是由MBA教育的管理者、MBA師資隊伍和MBA學生等利益相關者構成一個“MBA人”綜合體,通過三者有機結合滿足MBA培養要求,并將各種MBA教育資源整合優化,實現市場競爭機制、市場資源和MBA教育資源的互動,實現“與中國國情對接、與行業發展對接、與企業實踐對接、與中國文化對接”的“四個對接”,達到系統提升MBA學生“融入國際、敢想敢做、學貫中西、通經達變”的融會貫通能力,力求實現在高水平經營管理人才培養上的不斷創新和突破。

北京交通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高校,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高校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重點建設高校,是全國具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1997年、2006年被評為全國本科教學工作優秀學校,2005年被確定為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范點項目學校之一。

●個性化的職業發展服務體系

北京交通大學長年聘請美國波士頓大學畢業、具有數十年實戰工作經驗的職業規劃師對學生個人發展和求職做專業的培訓和輔導;另一方面,依托交通大學90萬人的海內外校友資源和廣泛豐富的企業網絡以及EMBA資源(EMBA兼任MBA學員的導師),在學生和企業之間開展積極的就業與招聘服務,建立學生簡歷數據庫,通過實習基地創造更多的學生就業機會。在服務學生和企業的同時為學校的教學、育人提供積極的反饋和支持系統,構筑MBA學員的終生學習和資源共享體系。此外,我院不定期舉辦人才推介會,為MBA學生打開更廣闊的職業市場空間。
北京交通大學重視和加強國際、國內合作交流。與美、英、德、法等10多個國家的60多所大學及著名跨國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與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大學共同開展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澳商學院”以其鮮明的辦學特色,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學校還在比利時魯汶辦有孔子學院,積極傳播中國文化;每年主辦和承辦多次大型國際學術會議,舉辦一年一度的“國際文化節”,為加強中外學術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學校充分發揮董事會、校友會、基金會的作用,深化校企合作,與鐵路行業、社會企業及地方政府等65家單位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在人才培養、科研合作等領域開展長期、廣泛的合作。

“飲水思源,愛國榮校”,如今,有著113年輝煌歷史的北京交通大學,肩負著新的歷史使命,秉承“知行”校訓,以謙虛謹慎、開拓進取的精神,努力實現交通大學百年華誕時江澤民同志題詞“繼往開來,勇攀高峰,把交通大學建設成世界一流大學”的要求和期望,向著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研究型大學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