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

曾建,華南理工大學2003MBA秋季班校友。2000年7月加入廣發證券,2005年9月在廣發證券兼并收購部從事國內企業兼并收購業務,先后完成中銀絨業、順發恒業、湖北能源、神奇制藥、景峰制藥、銀廣夏、海立美達、四川金頂等諸多上市公司借殼、整體上市、產業并購等重大資產重組項目、破產重整項目。隨著廣發證券國際業務的拓展,2015年7月調入廣發證券國際,主要從事跨境并購業務。


2016年11月12日,校友返校日。這是一個初冬的午后,陽光和煦而不凜冽,空氣中彌漫著回憶的味道,人們嘴角泛起的,是重逢的笑容。


在人山人海中,校友曾建的班級顯得格外顯眼,他們穿著統一的粉紅色紀念班服,笑容燦爛,神采飛揚。曾建在其中,絕對又是那種讓人一眼見了就不會忘掉的人。溫文爾雅的氣質,不疾不徐的淡定和從容,無不讓人們感覺這位校友自帶著光芒。時光究竟在他身上留住了哪些精彩,錘煉了哪些品質,讓我們一起走近他,了解更多。


務實求學,華工歲月


和大部分校友不同,回到華工,一切都是再熟悉不過。由于他畢業后選擇安家在華工附近,華工的道路和景物仿佛融進他的血液,自然而親切。


真正讓他感到特別的是在校友返校這個時刻能重新和同學們聚在一起。在這樣的日子里,沒什么比見到許久未見的同學,和老友喝喝茶敘敘舊更讓人愜意的了。十多年過去,一切仿佛還是和當年一樣,大家都沒有變老,仍然充滿著活力。


他說,“我們班當時可能不是最有背景的一個班,也不是最有地位的一個班,更不是滿班都是企業家,但我們班最大的特點就是團結,讀書時是這樣,畢業后也是這樣。”說到這里,他陷入對美好時光的回憶中,班上有幾個特別幽默的人,每天的氣氛輕松愉快。上課的時候同學們都特別活躍,在頭腦風暴中,大家一起進步。正是在這樣自由的氛圍中,大家學到了真知,聽到了干貨,讓理論真正接了地氣。最后老師們對這個班的評價都是很好,整體素質非常高。而在MBA學習的課程也確實對曾建以后的工作起到實際的幫助。


有很多人說讀MBA沒有用,但曾建一直踐行MBA的理論,將在華工MBA學習期間所獲運用于平常工作中,也許是因為MBA恰恰適合曾建現在的職業及其性格,他曾經隨公司團隊去美國華爾街的高盛、美林、花旗、JP摩根、摩根大通、巴克萊等國際大牌投資銀行考察,這些機構的專業人士普遍畢業于MBA。


曾建校友直至現在還特別感謝曾經給自己傳道授業解惑的恩師們。是這些名師的MBA課程,給他帶來更開闊的人生觀和不一樣的思維邏輯。他對自己的導師梁彤纓老師和陸正華老師的課程尤其印象深刻。他回憶說:“陸老師的《企業診斷》教會了我通過財務報表來分析企業的管理和財務狀況,梁老師財務管理課則給我打下了扎實的理論基礎。而對于金融里面最核心的方面,我個人覺得除了企業戰略就是會計、財務管理。真的感恩華南理工MBA的授課老師,他們的課程給我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談到影響,曾建認為恩師們和華工這所學校給他帶來的最寶貴的影響就是嚴謹和務實的工作和生活態度。這種影響在工作后體現出的好處更加明顯。他舉例說,像廣發證券就很偏愛有工科背景的畢業生,因為工科學生的思維更加縝密。而華工的工科血統讓嚴謹和務實滲透到了每一個華工人的氣質里。


追求卓越,成就事業


曾建校友是實打實的技術出身。從中國航天到廣發證券,從1996到2016,9年IT工程師、11年投資銀行,他認為自己從IT工作轉行為投行并沒有太多的變化,“都是技術活”。

投行部在整個廣發證券屬于一個高端部門,在那個時候,一個計算機從業者轉去做投行幾乎是不可能的。在他即將MBA畢業之際,恰逢我國資本市場開始全面實施股權分置改革,廣發證券的投行部急缺人手,于是向全公司招募優秀人才補充。經過投資銀行部門的層層選拔,曾建于2005年9月調到廣發證券并購部。


回想這一經歷,他稍有靦腆地說一切都是機緣巧合。但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曾建顯然有自己的法寶。“如果能夠早點做完的事,我不會推到明天再去做,這是我的風格。”他提到。2005年,曾建的MBA學習還差1年畢業,但是在充分評估了可行性后他向導師梁彤纓老師以及學校提出了提前答辯,得到許可之后他就跟著梁老師去做畢業論文。并最終在2005年12月份完成了畢業論文終稿,為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創造了條件。正是這種追求卓越的習慣讓他不斷地上演神奇。


曾建有個很獨特的信念,他認為人的一生其實是上天安排好的,一切都是機緣巧合,人能做的就是做好今天的事。很多年一路走來,曾建越來越堅信,所有的事情只要你把今天做好了,明天自然而然的就在,而且事情最終會按照預期完成。有時候會覺得特別偶然,但它就是發生了。就是這樣的信念讓曾建每一天都過得無比堅實,讓他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比別人走的更遠。


對于曾建從事的投行并購工作的生活方式和日常工作內容,是普通人非常感興趣的方面。他形容并購是投行職業皇冠上的明珠,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明珠之所以珍貴,因其取得極其不易,一個并購項目都要經過千辛萬苦才能修成正果,工作難度與強度超過其他。


曾建坦言,“在這里還是要感謝華工MBA對我的培養。如果對MBA所涉及所有課程的知識技能不能綜合應用,那基本上你是做不了并購的。你得撮合各個利益相關方,這時候溝通變得異常重要。除了必須非常熟悉法律、財務會計等專業知識外,企業、人員溝通尤為關鍵,包括跟監管部門、股民的溝通等特別考驗人的協調能力與專業技能。


這樣一個充滿挑戰的工作,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家庭時常是顧不上的。所以曾建非常感恩愛人和孩子對他的理解和支持。融洽的家庭關系是他最強大的后盾。家人對他事業的認可也加強了他的職業榮譽感。投行是最賺錢的行業之一,曾建卻認為錢并不是自己最大的追求,事業成功帶來的成就感才是投行人持續奮斗和辛勤工作的恒久動力。


高效工作,積極生活


在投行領域馳騁多年,曾建對工作和生活節奏的把控更加游刃有余。在廣州不用出差的日子里,他會注重運動,給自己身體充電。有時候早晨7、8點鐘到華工運動場來跑步,身旁陪伴著的都是老頭老太太。很多人驚訝,甚至有老太太問他你不用上班嗎?但其實這是曾建難得在廣州家中的平靜生活。


怎樣做到在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呢?曾建校友介紹到,首先效率是前提,有本書叫做《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介紹了方法論層面的東西,比如待辦事項要按輕重緩急進行劃分。但是方法論要落地歸根究底還是靠積累和實踐。他說,“很遺憾三十而立的感覺我沒能細致體會到,但是四十而不惑我深有體會。當你的積累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復雜的事情背后的原理都是很簡單的,當然簡單的事情背后也往往蘊含著復雜,不可掉以輕心。”他建議年輕人應該腳踏實地,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等到量變引起質變時,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第二則是要正確對待壓力。生活中任何人都會遇到壓力,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人要學會接受。是用煩躁、消極的心態還是快樂、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壓力,是可以自己選擇的。另外曾建提到,抗壓能力的提升也是要靠積累的。“就像我第一次爬白云山覺得很高,但是當我后來去爬了海拔5800多米的高峰之后,再回頭看看白云山,會覺得爬白云山原來是那么的簡單。”


第三是要堅持運動,運動和健身會帶來體內的愉悅感,它會促進體內化學物質的分泌,曾建笑稱他的愛人把這叫做興奮因子、運動鴉片。運動貴在堅持,這和曾建之前提到的都是一脈相承的。他說,自己剛工作的時候曾經有一段時間感覺走兩公里都很難。后來開始跑步之后,一開始跑兩公里都氣喘吁吁,但是不要停,堅持住,漸漸地跑了5公里也感覺就那么回事。再后來他就心想要不跑8公里試試?最后發現自己已經可以跑10公里了。此外運動更是他舒緩壓力的利器。跑步的時候他的心境是平和的,不用強迫自己思考什么,一切都是上天安排好的,只要把現在做好就行了。所以再大的壓力,運動完之后也就不過如此了。

[FS:PAGE]


上下求索,開創未來


對于這個世界,曾建一直保持著好奇心和探索欲。他偶爾接受一些朋友的邀請講授并購課程。曾建說到,“最重要的是嘗試新事物會給我帶來一種全新的感覺,給別人講的過程里面我會覺得我自己在提升。特別是在授課準備過程中,這種感覺更加深刻,就是自己的提升確實是很快的。”


這種不斷探索新事物的精神更體現在他對行業發展的看法上。他認為,并購這一領域的內容,隨著國家法規的變動,企業的訴求也是在不停地變動。而他自己做的工作中,每個企業的并購都不一樣、千差萬別。所以說選擇并購之路是一個不停地探索的過程。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曾建給在校的師弟師妹的寄語,也是給自己的寄語。世界多彩,學無止境,只有stay hungry,stay foolish,才能到達自己想要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