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

  近年,中國經濟增長由高速放緩至中速,與此同時,中國的產業轉型帶動了眾多來自服務和科技產業的企業,特別是物聯網(IoT)和人工智能(AI)等新興科技企業的崛起。如何將創意集結起來轉化為創新成果,值得中日企業家們共同思考。“面向未來,中日企業家不僅要解決我們中日兩國的發展問題,更要為全球的發展和面臨的重大挑戰,貢獻自己的智慧和解決方案。”――長江商學院創辦院長、中國商業與全球化教授項兵博士在“第七屆中日CEO圓桌會議”上如是說。

  中日CEO圓桌會議由長江商學院主辦,旨在促進中日兩國商業合作,增進跨文化交流,會議在北京和東京兩地輪流舉辦,自2009年以來,已成功舉辦六屆。NEC集團全球董事長遠藤信博、柯尼卡美能達公司總裁山名昌衛、滴滴出行聯合創始人兼副總裁吳睿,以及愛奇藝副總裁楊曉軒等12位來自中國與日本的知名企業領袖出席了此次圓桌會議,并就“中日文創產業的機遇與挑戰”和“科技與商業模式的顛覆式創新”兩個主題進行了探討與交流,以加強中日兩國在文創和科技領域的進一步合作。

  

中日CEO圓桌會議現場

  項兵:儒家商業圈的崛起與價值

  長江商學院創辦院長項兵在主題演講中提到,世界格局無論在政治上、經濟上還是科技上都發生了重大的變革,為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這可能是個最好的時代,也可能是個最壞的時代。中日兩國彼此有很多可以相互學習和借鑒的東西,應該各自取長補短,應該具有共同的責任和擔當,秉持從月球看地球的視野,去攜手合作創新,不僅為各自的國家,也為亞洲、為世界,共同去推進一個更好的時代。“中國要實現自己的夢想,必須探討儒家商業圈在真正的崛起方面代表什么樣的道,什么樣的價值,為全球重大問題的解決,我們貢獻什么樣的力量。要做到這一點,中國也好,日本也好,也許我們需要出現像蘇格蘭當代哲學家休謨、亞當史密斯這樣的人,拿出像青霉素這樣的發明,才有可能算是做出我們自己的貢獻了。如果我們東方人做到了這一點,我覺得才算是東西方真正交流的開始。做到了這一點,才可能是一個最好的時代,才可能形成新一輪文藝復興和啟蒙的開始。”

  長江商學院創辦院長、中國商業與全球化教授項兵博士發表開幕演講

  中日文創產業的機遇與挑戰

  圍繞“中日在文創領域的合作為何相對于中韓或中美來說步伐較慢”、“中日應如何通過合作共同創作出能在新時代下取得共鳴的文創產品”、“兩國如何進一步開拓亞洲各國的巨大市場”這三個問題,長江商學院營銷學助理教授李洋在圓桌討論第一環節引導嘉賓展開了熱烈討論。

  長江商學院市場營銷學助理教授李洋主持第一輪圓桌討論

  東京電視集團代表取締役社長高橋雄一先生認為中日要進行合作,就需要從頭至尾密切合作,整合兩國優勢資源。具體來說,可以在制作本土化內容方面進行切磋合作,東京電視臺已有這樣的打算。他指出日本以前的確是缺乏全球視野,但這與日本動漫制作模式本身的特色有關。DeNA集團執行役員任宜也提到,由于日本文創產業的市場本身就非常大,所以很長時間以來沒有重視海外市場。

  東京電視集團代表取締役社長高橋雄一(左)、電通公司文化內容設計中心總經理吉崎圭一(右)

  電通公司文化內容設計中心總經理吉崎圭一針對日本文創作品的特點,使用了長語境和短語境的概念進行了說明。他認為日本的很多文創產品是“長語境”的,具有復雜的世界觀和故事的深層吸引力,希望中日雙方在合作時關注到這一點,共同打造打動全世界的作品,而不是快餐消費的產品。華誼兄弟傳媒集團副總裁胡明認同之余,將“長語境”轉換成打造“鐵粉”的概念,建議日方如果在中國開拓文創市場,需要從一開始就注重粉絲社區的運營。“長語境需要時間,在這個足夠長的時間內,我們要培養出非常核心的粉絲群,這個粉絲群是作品成熟以后,往其他用戶推廣之際的一個非常非常扎實的基礎。”胡明解釋道。愛奇藝副總裁楊曉軒從中國年輕一代的消費者從小耳濡目染日本文創產品的角度,認為電影也好,動漫也好,都進入了中日合作的最好時機。

  關于中日企業在文創產業的合作方式,DeNA集團執行役員任宜從一個較為廣闊的視角進行了思考,“如果想在世界上創造出有影響力的作品,我們的思路需要改變,不是從某一國出口到某一國,而是如何跨國來開創我們的價值鏈。”廣東新年文化傳媒集團董事局主席梁軍則強調了隨著中國企業資本力量不斷增強,傳統中日合作的模式面臨變革,“中國企業和日本企業應共同開發產品,制作專門針對中國市場的產品,再進入中國的市場。”

  科技與商業模式的顛覆式創新

  過往的中日合作,以日本提供技術和設備、中國提供廉價土地基建和勞動力為主,然而隨著IoT(物聯網)和人工智能AI(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出現,中日兩國企業需要重新思考現有的合作模式。在第二輪圓桌討論中,中日代表對于中日企業如何應對科技與商業模式的顛覆式創新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柯尼卡美能達公司代表執行役社長山名昌衛認為,日本的制造行業在互聯網時代應該引進最新的技術,把它視為機會,從零開始改變商業模式,強調了國際合作和中國市場的重要性。“日本制造業應堅持自己擅長的研發,同時,在數據或圖像的處理和解析領域,與很多合作伙伴協同工作。”NEC公司全球董事長遠藤信博闡述NEC公司的發展方向是利用信息技術的核心優勢,重點開發AI,旨在為人類社會提供更安全、安心的服務。提到安全環境,他指出“如果將AI視為一個基本的平臺,如何在這個平臺上加入IoT,如何去運用IoT,如何將自己的網絡建得更加安全,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作為一個創業者來談顛覆式創新,我個人認為有兩點。第一點是我們出發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我們變革以前不好的產品或者市場,出發的目的一定要想清楚。第二個是,既然破壞了之后,建立了一種新的規則或者玩法,我們怎樣處理之前的一種規則,或者在這種規則中受到影響的各利益相關方能夠有一個很好的善后工作。”滴滴出行聯合創始人兼副總裁吳睿針對新興技術對于傳統行業的顛覆如是說。他提到大數據技術在滴滴出行業務運行中的重要地位,并表示將充分運用所積累的大數據財富,更好地提供出行服務的同時,幫助建立一個更智能的周邊生態環境。

  羅輯思維副總裁王彬灃認為,作為知識內容的提供者,必須注意到新技術的興起可能帶來商業模式的改變,必須及時追隨新技術可能提供的巨大機會,同時,他提到“破壞性創新不一定是替代性的,有可能互補,我們解決的是伴隨式、碎片化的學習方式,是互補的。我們的技術進步也好,創新也好,它基于的本質是什么,是基于人的進步,更美好的社會。”

  對于日本企業在中國發展的機遇和優勢等方面的問題,鼎暉文化產業基金高級合伙人朱輝龍給予了兩方面的建議,一是通過IoT等新技術將傳統的服務產業和設備網絡化,讓日本優良的服務跨越國界,比如中國的醫療產業就是機會;二是中國企業在創新型管理、顛覆式創新等方面值得日本企業去參考和學習。安川電機公司執行董事(機器人事業部部長)小川昌寬不斷強調中日應該結成伙伴關系,共同運用新技術掀起產業變革。“從市場潛力來講,中國市場非常有吸引力,我們非常重視。日本的技術與中國有互補性,可以為中國的制造業、服務業進一步發展作出貢獻。”而如何進一步深挖市場潛力,把合作的關系進一步推進和加強,是中日企業面臨的共同的問題。

  來源:長江商學院

  選擇success,選擇成功!MBA全國免費咨詢電話:400-010-9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