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

兩周的金融工作坊專題講座結束了,在短短的4天周末里,6次專題講座涵蓋了銀行,券商,保險,資產管理等各個行業。多位資深專業人士的行業經驗分享,使我這樣一個金融的外行,能夠有機會近距離的深入了解金融相關各行業的發展歷史,運營環境,日常工作,人才素質要求等信息,加深了對金融行業的理解。
  我自己從事的是電信行業,平時的工作基本上和金融不沾邊。但我對金融有著比較濃厚的興趣,日常生活中,也盡可能以客戶身份試圖去更多的了解金融行業,比如去了解和研究各個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和政策,尋找適合自己的貸款產品,了解和比較各個銀行之間的理財產品,了解基金公司各種產品的風格和業績水平,了解各大券商的優勢和不足等等。但無論怎樣做功課去了解,總感覺自己是站在一扇不透明的玻璃門外,模模糊糊的感覺到門里人影舞動。而這4天的講座,可以說是在門上開了個小小的孔,使我可以有機會一窺門內的真實生活。
  而講座的各位嘉賓也是各有側重,結合他們自己的工作經歷和職業發展道路,比較深入的介紹了各個金融相關的行業。許弘林先生結合自己在申銀萬國的工作經歷,詳細介紹了證券行業的運營,尤其是對QFII部門日常工作以及人才素質要求的介紹令人印象深刻;劉杰先生根據自己在建設銀行人力資源崗位上數十年的積累,總結出在銀行業職業發展的幾大要素;包元斐先生從外資銀行的角度,預測了銀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并指出了具備什么樣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這個行業獲得快速成長;萬博士從資產管理的角度,比較了銀行,券商,私募,信托等金融領域在資產管理方面的不同特點和優勢缺陷;Lawrence先生則詳細介紹了保險行業中,公司業務的分類,組織結構,人員素質等,強調了保險行業在未來數十年在中國大陸的巨大發展潛力,中宏保險的優秀員工隊伍的鮮活事例也給大家留下來深刻印象。
  在六次講座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許弘林先生對于券商尤其是QFII業務的介紹以及劉杰先生對于金融職場成功要素的深入剖析。
  許弘林是臺灣桃園縣人,曾獲得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資產管理方向MBA和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產業經濟學博士,現任申銀萬國國際業務部經理和臺灣市場總監。他首先介紹了金融市場的定義:資金供應者和資金需求者雙方通過信用工具進行交易而融通資金的市場,也就是說金融其實是一個中介行業,只不過中介雙方的目的是為了融通資金。接下來,許先生用一張簡潔的圖表,概括了金融的所有相關行業。
  在介紹各個行業的時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許先生特別提到了其他類型的公司,比如諾亞,這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財富管理公司,這是最近幾年政策允許下新成長起來的一類公司,目前正式被授予牌照的有諾亞,東方財富網等四家。這類公司由于能夠從事的業務很豐富,有很多競爭力強的產品,因此積累了較多的高端客戶。尤其近年來中國居民的理財意識大大增強,而專業的理財專家又相對缺乏,這樣的專業理財的第三方機構未來發展的空間非常巨大。
  許先生接下來詳細介紹了他所在的機構銷售交易部,這個部門是專門針對QFII的。許先生所在的申銀萬國有國內最大的QFII服務團隊之一,在行業內屢獲殊榮。這個團隊在品牌影響力、交易經驗、團隊規模、研究實力、交易系統和增值服務等方面與國內其他機構相比具有較大的比較優勢。他們主要的工作人員由四種角色組成:面對fund manager 及分析師的客戶經理,面對客戶的Sales traders 或dealers的sales trader,面對客戶dealer的交易員以及負責opertion和settlement的人員。給我觸動最深的是客戶經理和銷售交易員都必須具備非常強的英語,甚至日語,韓語,西班牙語等多國外語的能力,因為他們必須要面對世界各地的基金經理,必須及時的將每天國內的重大經濟事件和經濟政策通過電話和海外的各國[FS:PAGE]基金經理和交易員溝通。同時他們又必須具備從浩如煙海的大量信息中,提取精練關鍵信息的能力。他們需要在短短幾分鐘十幾分鐘的電話中,提供給對方最重要最有用的信息以幫助QFII基金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許先生也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很好的例子,一份中文的帶有大量中國特有詞匯,比如“保障性住房”、“燃油附加費”、“節能專項規劃征”的晨會報告,如何在很短的時間內翻譯成外方基金經理容易讀懂的簡潔而重點突出的英文報告,這對客戶經理,銷售交易員等相關的人員要求可真是不低啊,僅僅掌握金融的分析方法和技巧看來在這里是遠遠不夠的。
  最后許先生總結了在證券行業內要成功的基本要素:
  1. 誠信。
  2. 專業知識:CFA,CAIA 等,不斷的學習。
  3. 廣結善緣, 特殊小圈子。
  4. 橫向思微(跨業,金控), 國際化5. 好的溝通能力,語言能力。
  我個人理解,前面兩點是必備的基本要素,而后面三點卻能夠區分出不同人的差異,使得廣結善緣,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以及國際化視野的優秀人才獲得成功。
  徐弘林先生對證券業進行了深入的介紹,建設銀行的劉杰先生則聚焦在銀行業。劉杰先生目前擔任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以及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長期人力資源崗位的管理工作,使得他在銀行業內閱人無數,見證過無數人的浮浮沉沉,他關于金融職場成功要素的講座,也引起了我的共鳴。
  根據自己在國有銀行人力資源崗位長年工作的經驗,劉先生總結出了他的觀點,能力比知識更重要,品格比能力更重要,潛質比業績更重要,潛規則比顯規則更重要。在講到能力比知識更重要時,劉先生用了一個他調查分析的例子,在18項能力指標的調查中,高業績員工與低業績員工在超越自我、全局觀、環境適應、組織實施和商業敏銳方面有著比較大的差別。而這幾方面的素質,絕不是看看書,聽聽別人講解就能具備的,必須要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識的培養,甚至要經歷一些失敗,從教訓中不斷反思,不斷改進,才能慢慢培養起來。因此,在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加強對自身的認識和調整就變得非常重要。
  在講到品格比能力更重要時,劉先生特別提到要時常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公司給了你飯碗,工作給了你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同時給予你配合,客戶幫助你創造業績,對手讓你看到距離,批評者讓你趨向完美,你都要感謝他們”這句話說的一點都不錯。在工作之中看到過無數怨天尤人,總認為自己懷才不遇的人,這樣的人只看到世界虧欠他的,沒有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看不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只知道對別人吹毛求疵,這樣的人離成功目標的距離只能越來越遠。
  四天的金融坊專業講座結束了,感謝MBA中心給我們提供了這樣好的機會,讓我們在專業人士的引領下,可以近距離的了解整個金融行業。使得我能夠靜下心來,認真審視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同時看清楚自己所缺乏的職業成功的基本要素,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