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

 

  數學是什么?
  大部分中國人心目中的數學,其實按嚴格的分類,都屬于應用數學。一句話:應用數學是用數字和公式描述客觀世界的科學,研究的是客觀世界的數量性質和運動規律;而數學(為了區分,多稱作“純數學”或“基礎數學”)是含有公式的哲學,研究的是抽象概念的關系、運動規律和空間的性質,具有很強的主觀性和藝術性。古人從獵物分配中總結了算術,從土地面積丈量中總結出基礎的平面幾何,可以說,先有應用數學后有純數學。二者在300年前可以說不分彼此,牛頓、高斯、歐拉等大數學家同樣也在應用數學、物理和哲學等領域取得累累碩果。后來,羅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等建立非歐幾何學,使得人類第一次脫離生活中直觀的三維空間,思考抽象空間的性質,這個事件標志著純數學開始自立門戶。而1900年希爾伯特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的講話,可以說是純數學從應用數學中徹底獨立出來。二戰后經濟復蘇,數學家有了資金支持可以無憂生計,全心全力做研究,數學得到長足發展。
  為什么要學基礎數學?
  常言道,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倚天劍屠龍刀是絕世神兵,但也要拿得動舞得起來才有威力??催^電影《導火線》的筒子,肯定對里面甄子丹的背摔印象深刻。但如果沒有甄子丹的身體素質和協調能力,硬用背摔這樣的技能非傷到自己不可。應用數學的模型的發明研究者多數有很深的基礎數學功底,故學習者若無一定的基礎數學的訓練,理解他們的成果就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而且難以理解透徹和應用到位,更不要提舉一反三了。而目前工業日新月異,金融界瞬息萬變,相關的模型和公式也是層出不窮。學習者如果不能觸類旁通,一個一個學是必然學不完的。一切高級的數學,歸根結底都是微積分和線性代數的各種變化,這是哈佛數學系主任丘成桐和普林斯頓數學系前系主任釋天(Elias Stein)經常告誡學生的話。而基礎數學的初級學科,如數學分析和高等代數,就是對最基本的高等數學和線性代數進行理論上的完善,讓學習者不僅僅能學會現有的套路,更能理解公式定理背后的道理,從而能更好地應對各種隨機的情況,甚至于自創招式。故將來計劃學習理工科和金融的學生,除了練好微積分和線性代數的計算,至少要學習一下這兩個領域的證明課程,也就是一年的基礎數學。這只是最低要求,物理學特別是理論方向的必修群論(屬于抽象代數),量子力學要學希爾伯特空間(屬于實變函數)。另外,有些較為高端的金融數學項目中的隨機模型的課程,已經要求初步掌握測度論。具體到理工科和金融的名家案例:生物學家施一公高中數學競賽河南省第一名,大學物理和生物雙學位中修了大量數學;哈佛大學雙聘教授莊小威本科在中科大讀核物理,群論和偏微分方程是必修,出國讀博時數學水準不亞于數學系畢業生;文藝復興基金創始人、30年內殺入福布斯前50名的富豪賽猛宅(James Simons)本身就是基礎數學出身。近一點的例子:北大生命科學學院05級本科第一名、現斯坦福博士生高小井;06級本科第一名、現哈佛醫學院博士生李鑫,高中都有數學奧賽經歷,在大學也一直加強數學學習。MHC生物和化學雙學位取得者,目前杜克大學醫學院MD學生王曉雯,大學期間做完了著名的《吉米多維奇數學分析習題集》。本科階段學好數學,是理工社科從業者一生的財富。
  如何學好數學?
  第一:要具備不卑不亢的心態。
  數學并非難,只是它的表述體系和思維要求,對于多數中國學生比較陌生。要把它當作全新的東西來認識,就跟學習一門新語言一樣。以前自己學的東西,包括高中知識和AP數學等,記住概念即可,思維推導不要沿用。然后嚴格按照老師講的思維方式,不厭其煩的推導和證明,慢慢一回生二回熟。幾年前華人數學天才陶哲軒給UCLA本科生講Honor Analysis(榮譽數學分析)的時候,上來進度非常慢,前一個月都在證明皮亞諾公理、集合論和基本的映射理論,但后來可以越學越快,而且學生越學越Hi。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學語言要勤動口和動筆,學數學也要沒事常動腦。就算文科生一樣可以學好數學:20世紀俄羅斯數學學派掌門人、莫斯科國立大學數學系主任柯莫高(Kolmogorov,又譯柯爾莫格洛夫)大一是讀歷史的。美國人魏愛華(Edward Witten)更奇葩,本科四年讀的都是歷史和語言學,博士申請UWM的經濟學博士,讀了半年退學,自修數學和物理,23歲考進Princeton,碩轉博再同時搞數學和物理。16年后,他站在菲爾茲獎的領獎臺上。我說過了基礎數學其實是哲學,而哲學算文科還是理科都有道理。所以,就算國內數學學得再爛,只是按照國內標準比較爛,在美國完全有可能前途無量,要有信心。另一方面,國內就算奧賽摘金奪銀,到美國也要扎扎實實的學。因為奧賽國際金牌在歐美的精英面前多數是渣:俄羅斯蓋芳德(Gelfand)15歲讀完代數幾何教父高探蝶(Grothendieck)的名著EGA(代數幾何原理),這套書讓北大博士去讀都夠嗆。這里特別要說一下美國數學教學的二段教學法:不同于俄羅斯和中國上來就是帶證明的數學分析和高等代數,美國的教學更為親民:上來先是微積分和不帶證明的線性代數,內容比較簡單,作業和考試很多中國學生可以依靠高中基礎秒殺之。但不少人練習不夠,很多知識沒搞透,方法技巧也不夠熟練。然后到了第二段,數分和高代一開,很多人欲哭無淚。這就要求第一階段,哪怕覺得這些題再傻,一本書一道不落地做完是很有必要的。然后第二段就要細讀書,多問老師。在美國基礎數學能學好的中國人,要么是自己天才,要么就把教授辦公室的椅子坐穿。
  第二,保證數學的學習時間。
  要是天才并且喜歡數學,那你自然會給數學大量時間。如果是為了將來勝任其他領域而學數學,要記住大一大二對于打好數學基礎是最寶貴的。所以,建議每天先完成其他學科的作業,然后把大塊時間分配給數學的看書做題細琢磨。我目前主要是修各種數學課和一門應用數學的概率論,每天時間大體是這樣分割的:睡覺6小時,吃飯包括飯后的休息2小時,健身和洗澡2小時,交通1小時,個人愛好1小時(抄抄四書五經,讀讀文藝的歌詞,主要是墨明棋妙的還有林夕的),機動時間1小時,剩下11小時是聽課和課下學習。周末多用兩小時坐校車去買個菜,路上一直思考,也相當于最終學習10小時。誰說數學天才每天悠哉游哉?那么最年輕的菲爾茲獎得主,27歲得獎的賽赫(Jean-Pierre Serre)夠天才了吧?他自述道:習慣帶著數學題入夢,醒來往往有思路。故我用最愛的《紅樓夢》第一回作為他的雅號:“夢幻通靈”賽赫(與“造化陰陽”高探蝶,“迷津慈航”艾抵涯(Sir Michael Atiyah,英國皇家學會會長,敕封爵士)并列20世紀世界第一的數學家)。數學多好算好?別說拿A,滿分都是不夠的。一本書讀完,知識和方法不超綱的題目要難不住你(by“現代微分幾何之父”陳省身)。一本書讀完,同一領域下一階段的書要能自通30%。校內傳的什么每天學習八小時那是給別的學科的。每天八小時想學好數學?做夢!
  第三,學會科學的思維方法。
  下面分條目詳解:
  (1)數學思維的三個方面:任何數學的定義、定理說透了也就三部分:第一是它本身的文字和(或)符號、公式內容;第二是它在數學知識體系中的位置,與其他數學內容的邏輯關系,包括由什么可以推出來該定義或定理,它又可以(與其它定理一起)推出些什么;第三是它所涉及的范疇有什么具體實例(比如循環群就有旋轉圖形、整數加群和同余模加群等例子),這些例子又有何作用,能否在數學中或數學外(典型的如幾何和物理)取得應用。這就分別是數學對象的本體論、方法論和目的論??履哒f:“的確學生對數學的適應性存在差異,這種適應性表現在:1,算法能力,也就是對復雜式子作高明的變形,以解決標準方法解決不了的問題的能力。2,幾何直觀的能力,對于抽象的東西能把它在頭腦里像圖畫一樣表達出來,并進行思考的能力。3,一步一步進行邏輯推理的能力。”這些對應的就是掌握數學概念的三方面需要什么能力。提高算法能力最好多做題,幾何直觀除了做題還要平時多留意,多聯系生活實際;邏輯推理這個往往是中國學生的弱項,畢竟我們母語的方塊字二維畫面性遠遠超過西方拼音文字,而一維線形(邏輯鏈的內在屬性)卻不足。漢字個個如畫,橫豎左右寫均可,而西方拼音文字就得一條路從左往右,上下寫都夠嗆。故邏輯推理要特別練習。練習邏輯推理的方法關鍵在定理的證明,下面會詳述。
  (2)心理狀態:很多人開始覺得數學難,然后生怕基礎打得不牢,一個定理看半天,看似很認真很投入,其實就算理解了思維也很僵化,而且容易跟不上進度。這就像打羽毛球和練書法,你心里緊張,手抓得太緊,反而發不出力來,寫的字也不好看。掌心要虛著,身體要保持隨時可以發力的彈簧狀,擊球時蹬地轉體推肩壓臂一套動作一氣呵成,手掌瞬間抓緊最后一次加速,這才能打出林丹那樣硬砸開李宗偉鐵板防御的扣殺。書法所謂揮灑,也是如此。要保持輕微的緊張和激動,有點小期待,隨時能調動已有知識,并可以多角度觀察新知識,思維能發散也能迅速收回并集中攻關。這種感覺一旦找到,妙不可言。不過重難點也要適當文火慢燉:如果教材中有令自己感到太難的思考,頭一天理解了要標記,第二天要試著不看書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