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上個月,在北京開會,課間我同學把我拉到一邊,問道:宇哥 ,讀MBA,值嗎?
是啊,一個MBA讀下來,需要十幾萬的費用,2~3年時間的投入,到底值嗎?
對于這件事情,每個人有自己的判斷。我只能告訴我同學的是,讀MBA,我得到了什么。
1. 一次全情的投入
我是2012年~2015年在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讀的MBA,但真正的準備實際是從2011年開始的。因為要參加全國統一考試,所以要提前備考。而對于一個已經把書本扔下多年,并且智商、資質一般的人來講,備考實在是段刻骨銘心、自律到令自己都發指的過程。
那時我還在云浮,一個距離廣州有170公里的城市。從2011年6月份開始,每個周六早上5點起床趕大巴車,8點半踏入社科賽斯補習班的教室。周日下午上完課,再趕大巴車回去。每周來回340公里,6個月的時間,循壞往復,所有的周末和節假日無一例外。
周末上補習班,平時周一周五工作繁重,就把學習的時間全部壓到了晚上和早上,往往凌晨1點睡覺,早上5點爬起來看書。那一年,養成了早上多洗一次澡的習慣,保持清醒;那一年,不知道喝掉了多少速溶咖啡,也是因為要保持清醒。
好不容易考上了,悲催和苦逼的日子才剛剛開始。因為接下來3年,每年的2個學期,基本所有的周末你都得泡到學校里。除了必須課,還有選修課;除了個人作業,還有小組作業;除了期末考試,還有讓你都懷疑人生的畢業論文和答辯。
為了趕學習進度,很多人的周末是直接從早上9點上到晚上9點半的。為了應對考試,很多人下完班后晚上扎堆在一起復習做習題。為了小組作業和畢業論文,很多人一熬都是好多個通宵,甚至比上班還要拼命。
但怎么樣,不是也過來了嗎?
現在想想,讀MBA應該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時光。因為自己曾經為了一個目標,可以全情地投入和燃燒;因為自己曾經為了一個夢想,可以自律成那般模樣。
2. 一次系統的學習
我曾經做過一個調查,全班60多名同學,本科專業學管理的不足1/10。也就是說,雖然大多數人有著高管和CXO的頭銜 ,但都未曾系統全面地了解和學習過管理學科。
可為啥要系統全面的學習管理學科呢?
為了指導和驗證實踐!!!
舉個例子,有次上《變革管理》。上到一半時,我旁邊的同學大叫一聲:“我X。”
我驚奇地看著他,這家伙是剛才上課睡覺做噩夢了嗎?
看到我的不解,同學解釋說:我們公司前段時間在進行變革,做組織架構和人員的調整。在這個過程中,我絞盡腦汁想了很多自認為天才的想法和點子。結果,這課里面都有,而且還研究得更細致,更全面。當時還覺得自己挺NB,現在看來,挺SB。
而像我們這種本科就學過管理學科的其實也沒有強到哪里去。比如經濟學,本科考完試基本就還給老師了。MBA再學經濟學中的“消費者剩余價值”時,我下巴驚得都快掉下來了。因為所謂的“消費者剩余價值”竟然是消費者用心里預期和商品實際價格比較的結果。一個東西值不值,其實跟價格高低沒關系,而是取決于消費者的心理預期。我終于明白了為何“人不是為了買便宜,而是為了占便宜”,終于透徹理解了當時做銷售時為何維持潤滑油高價銷售的策略是正確的。
有了理論墊底,說話都可以更加硬氣。
世上本已經有輪子,拿來用就好,何必還要費勁心血自己重復造輪子?MBA系統學習不僅給你提供前人已經造好的輪子,而且將這些零碎、散亂的輪子組合在了一起,教會你如何組裝起一架高效的管理馬車。
3. 一次認知的升級
有同事對我去學MBA特別不理解,用他們的話說,叫:瞎折騰!
可為何不能瞎折騰?因為企業文化不允許,我在能源企業工作,企業文化是安定和穩定,不是瞎折騰。
但恰恰是這件事使我認識到,企業是會同化人的,時間一久,大家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趨同一致。如果你日常生活、工作接觸的都是這一群人,會讓你產生一種錯覺,這個世界大概也就是這個樣子。
但實際上,這個世界有更多的可能性及更精彩的一面。MBA提供了揭示這世界精彩一面的機會,因為你需要跟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同學打交道。與互聯網行業的同學接觸,你會切身體會到什么叫“羊毛出在狗身上讓豬來買單”;與制造業的同學接觸,你會發現所謂的“人工智能時代”離我們并不遙遠,而所謂的“工匠精神”也不是什么時尚的名詞。
MBA不僅可以建立人脈,更重要的是你會在這些人脈中獲得認知的升級。
就像老五所說的:“原來我覺得我只可以掙1000萬,后來發現不止;原來我覺得競爭一定是你死我活,后來發現還可以競合;原來我覺得資源一定要為我所有,后來發現其實為我所用就可以。”
所以,讀MBA,到底值嗎?聽完這些,你應該有自己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