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世界上不會有任何其他地方的歷史像華爾街一樣,如此頻繁和千篇一律地不斷重復自己。

    “世界上不會有任何其他地方的歷史像華爾街一樣,如此頻繁和千篇一律地不斷重復自己。當你看到現實生活中上演的起起落落時,最讓你震驚的,無論是市場投機還是市場投機者本身,千百年來都幾乎沒有絲毫改變。這個資本的游戲亙古未變,同樣亙古未變的還有人性。”

  華爾街,如今的世界金融中心,擁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而在350年前,它也不過是一條普普通通的街道。

  350年間,華爾街體驗了發展、繁榮、毀滅、重生……它在無數次輪回中跌跌撞撞地成長起來,成為了如今的樣子。在這部血淚史中,它曾是推動美國發展成世界第一大國的功臣,也曾是頃刻間毀掉一切的惡魔。

  這段歷史,充斥著陰謀與黑幕、貪婪與瘋狂、泡沫與崩潰,將人類永恒不變的貪婪展現的淋漓盡致,以至于杰斐遜稱之為“人類本性墮落的大陰溝”。

  跳出華爾街的恩怨情仇,掩卷而思,這個金融投機、危機與政府干預監管的博弈,至少告訴了我們兩個道理:

  推動國家發展的,是資源動員能力

  長江商學院金融系梅建平教授曾經提過一個問題:在鴉片戰爭和甲午戰爭期間,清政府國內生產總值分別是英國的4倍和日本的5倍,這么懸殊的國力,是什么讓英日兩個以小勝大、以弱勝強呢?

  梅教授給出的結論是:資本動員能力的差異、金融資本市場和金融工具的差異。

  事實上,資本動員能力往往是推動大國發展的原動力,美國的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戰爭積累的大量財富,這些都有華爾街體制在背后推波助瀾。

  最終成就偉大帝國的,往往不是生產能力,而是資本動員能力。國家如此、企業如此,個人成長發展也不例外。

  資本市場的博弈,就是人性的博弈

  在拉長了時間看待歷史時,我們總是習慣找出其中的變與不變和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華爾街作為金融中心不斷地從繁榮到泡沫,來進行自我體系的完善和修復;從最初的大運河熱潮到鐵路股的爆發,直至21世紀的互聯網泡沫……這些是在變的事物。

  而什么是不變的事物呢?人性的貪婪。

  金融機構與金融機構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人性與資本之間在歷史的長河中始終存在著博弈,博弈最優的結果不是有贏家必有輸家,而是只有贏家的狀態。但這個趨向最優的博弈過程,有太多的復雜變量在作用,人就是最大的不確定性,人的感性決定了世界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最優結果或許只能是理想。我們每個人都在參與這場博弈,要從歷史中吸取經驗,努力識別最優路徑和偏離路徑,在博弈中辨別方向,理性思考。

  和華爾街相比,我國金融市場的歷史不足為提,但也同時說明我們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希望我國金融市場可以規避華爾街曾走過的彎路,吸取教訓,在不久的未來走向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