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
現代人工作都會面臨時間碎片化的困擾。利用碎片化時間工作還是將工作時間碎片化?看起來都很忙,而前者是高效工作,后者只是瞎忙。
1. 你知道兩者的區別嗎?
利用碎片化時間工作和將工作時間碎片化其實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工作態度。前者是充分利用了可能會被浪費的小塊時間來處理工作上的事情。后者則是將本來整塊的工作時間人為地割裂成多個小塊時間再穿插著處理不同的事情。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在等電梯的時候用手機回復了一封工作上的郵件,那么就可以理解為利用了碎片化時間工作。有的郵件需要回復的內容可能很簡單,用手機打幾個字就可以,這種工作完全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完成,沒有必要一定得到自己的電腦前去回復。 但是如果你本來計劃下午有三個小時要整理一份報告,但是在做報告的過程中你一會兒去看看朋友圈,一會兒用微信聊聊天,工作時間總是被很零碎的私人事情打斷,這就是將工作時間碎片化。 或者是寫一會兒報告又去回復郵件,再寫一會兒又去打個電話,跟人討論一個問題,即使看似一直在工作,但這同樣是將工作時間碎片化的行為,工作效率自然不高。
顯然,利用碎片化時間工作是一種高效率人士的習慣,這些人能對哪些工作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處理有很清晰的判斷,這些人的能力通常都不會差。 但是將工作時間碎片化后使自己看上去很忙則是一種低效率人士的習慣,他們工作的時候不聚焦,容易被外界干擾,有拖延癥,所以這種忙是方法不對,是一種瞎忙。
2. 避免工作時間被碎片化才是良性循環
我們再來看看兩個程序員的例子,他們倆坐在離我很近的位置,所以我對他們的工作態度和作息規律比較了解。 我們公司的APP 有安卓和iOS 兩個版本,分別由這兩個程序員負責。因為APP 的功能是一樣的,只是平臺不一樣,所以可以認為兩個程序員的工作內容、開發難度都是差不多的,但是他們的效率卻截然不同。 我們是彈性工作時間,每天保證至少8 個小時的工作時間即可,早來就可以早走,晚來就得晚走。 程序員A 每天早上8 點半之前一定會坐班車到達公司,上午的時段是他集中精力編代碼的時間,這期間只會上廁所和喝水。他為了減少被打擾,不會開郵件系統的提醒,內部的IM(即時通信)也會關閉,手機調成靜音,更不會掛著QQ 或是聊微信刷朋友圈。甚至有時候為了安靜,他還會找一個沒有人的小會議室在里面工作。早上的時間他不跟別人討論問題,不跟別人開會,就算測試、設計發現BUG(程序漏洞)他也不會中斷手頭的工作去處理。 中午吃完飯,只會做短暫的休息,看看手機上有沒有什么重要的來電或是信息,然后就打開折疊床午睡。 午休結束后,他才會把郵件系統和內部的IM 打開,因為這個時候剛睡醒,所以可以處理一些簡單的郵件和查看別人的留言。下午的時間他主要用來修改BUG,也會參加相關的會議或是和別人討論問題。一到下班時間他就會關電腦然后去趕班車,幾乎沒有加過班。
程序員B 則不同,經常早上10 點半才到公司,看看前一天的郵件,或是跟人討論一下問題就到吃午飯時間了,整個上午都沒怎么寫代碼。午休時間他不午睡,不是在玩手機就是在看網頁。下午的時候也是昏昏欲睡的樣子,不管誰找他都不會拒絕,不論是當面還是在IM 上,沒寫幾行代碼就又去看看郵件或是玩玩手機。 由于來得晚,加上白天沒有什么工作輸出,所以又必須晚上加班,按照他的話說就是晚上人少他可以集中精力編代碼。于是他晚上又是加班到很晚再回去。因為晚上回去得晚,早上又起不來,導致早上到公司又比較晚,如此往復。 這兩個程序員的技術能力我個人感覺差別不大,但是就是因為對工作時間的把握有很大不同,導致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差異。
A 能充分利用整塊的時間,盡可能避免整塊工作時間被碎片化,并結合大腦的興奮度來處理不同類型的工作,因此有著更高的工作效率。
B 則完全相反,整塊的時間都被碎片化了,同時不注意勞逸結合,每天工作很長的時間搞得很忙的樣子,但是其實工作量跟A 也是差不多的。
3. 利用碎片化時間是為了更好地平衡工作生活
程序員A 是避免工作時間被碎片化的例子,而程序員B 則是把工作時間碎片化的例子,但是都還不是利用碎片化時間工作。利用碎片化時間工作對職場人士有著更高的要求,常見于一些高端人士。 那么哪些時間可以算作碎片化時間呢?等車、坐車、開車、行走、排隊、候機、坐飛機、上廁所、睡覺前、運動中、酒店住宿等需要占用的時間都可以看成是碎片化時間。這些時間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你通常不在辦公桌前,但是時間長度上可能有長有短,人所處的狀態也可能不同。 不同的碎片化時間能處理的工作內容也不一樣。在等車、排隊的時候你可能只能使用手機,比如查看郵件,用移動辦公APP 審批電子流,在工作會話組里發消息,設置工作日程等。在坐車、候機、坐飛機時如果時間段較長,就可以用筆記本電腦做一些復雜的工作,比如寫計劃書,做方案PPT,寫出差匯報、工作總結等。如果是處于行走、開車、運動中,這個時候可以用藍牙耳機打電話、聽匯報等。
安妮?海瑟薇在電影《實習生》中飾演的女創業者就是一個利用碎片化時間工作的典范。例如在司機開車送她上下班的時候,她會一邊用車上的視訊電話跟人視頻對話討論工作上的事情,一邊用一個手機回復工作郵件,用另一個手機又接聽其他電話。 但是很多利用碎片化時間工作的人難免給人留下工作狂的印象,仿佛空閑時間都被工作塞滿了。
利用碎片化時間工作并不是為了時時刻刻工作,而是為了將省下的整塊時間留給生活,從而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的關系。 4. 試試“番茄工作法”
這里還要提一下“番茄工作法”,這個方法主要講的是集中精力工作25 分鐘就休息5 分鐘。 這個并不能單純地認為是將工作時間碎片化,而是一種勞逸結合的工作方法,只是這個方法將25 分鐘看成一個整塊的工作時間,在此時間內要求聚焦而不能碎片化。
連續的多個25 分鐘都要盡可能地處理同一個項目的事情,而不是一個25 分鐘處理事情A,下一個25 分鐘又處理事情B。所以本意上還是一種不要將整塊時間碎片化的工作思路,因為手機上的各種推送、提醒實在太容易讓人不專注。 如果你是一個有拖延癥,不論做什么事總是沒一會兒就要看看手機的人,那么可以先嘗試在短一點的時間內集中精力,比如半個小時,然后再嘗試一個更長的時間段避免被打擾和碎片化,并且在這個更長的時間段里處理同一個事務。 在利用碎片化時間工作之前,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工作并分析自己有哪些碎片化時間。利用碎片化時間處理合適的工作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目的仍然是平衡工作和生活的關系,而不是把自己搞得特別忙。
所以你是在利用碎片化時間工作,還是將工作時間碎片化,這下應該清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