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小編一直不明白一件事,為什么博士們對“安穩的生活”那么渴望?
把獲得博士學位與穩定的工作畫個等號,從而把自己的擇業范圍大大縮小,讓自己無時無刻不處于擔憂的狀態。
思考了幾年之后,我似乎得到了答案,在基礎教育中有關理想的教育缺失,使孩子們對未來的期望就是復制自己衣食無憂的童年,所以安穩的工作就成為很多人讀博士的最終目標。
殊不知,安穩是相對的,安穩和危機是一個硬幣的兩面。
理科的博士畢業首選去高校,但是高校會是安穩的職場嗎?
現在已經不是,將來更不會是。
高校已經啟動去編制進程,可以預見,中國高校會效仿美國的tenure制度讓高校職位成為競爭激烈的崗位,但不會照搬人家制度中的薪酬制度。
也就是說,中國的未來高校制度會是混合了企業績效考核機制的tenure制度,這樣的制度絕對不可能提供安穩的工作環境。如果以為進了高校就高枕無憂,那是癡人說夢,任何社會都不會給普通人這樣的待遇,老百姓注定要在不斷進取中求得短暫的安穩。
研究所怎么樣?
中科院的研究所是包產到戶的小農經濟模式,如果想讓自己的思想退回到一千年前,可以考慮。其他部委的研究所情況多種多樣,多數按照企業模式運行,只是在爭取任務方面比私營企業具有一些體制內的優勢,隨著中國經濟多元化的不斷推進,這些壟斷性的研究所也會遇到麻煩。
凡是可以提供所謂安穩工作的單位就是這些,你還打算去嗎?
要想獲得如我所說的進取中的安穩,那就不能把博士畢業當做學習的終點。學習能力是我們這些靠出賣智力生活的人最根本的生存之道,而且必須是終生學習能力。
博士期間學什么?
這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已經被很多人討論過。除卻大家的共識外,還有一點,博士期間應該學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應對將來職場中的挑戰。
寫科技論文是博士可以具備但不是必須很強的能力,最終決定自己是否安穩的是:你能否解決工作中的問題,能否給企業帶來效益,因為去企業可能是今后大多數博士畢業后必須選擇的。
高校和科研單位改革的新思路已經漸趨明朗:用引進人才替換一部分競爭力不強的本土人才;部分研究所企業化,解決研究所生存過分依賴國撥經費的問題,國家對研究所的支持采用購買服務的方式;用博士后為緩沖,替代直接入職,降低高學位人員招聘風險。
對于個人的對策,我認為應該是,與其進一些不把你當人才看的單位,給別人當墊腳石,不如去個看起來不太安穩的單位施展才能。如果不這樣,做博士后可能是繞不過去的。
現在的研究生們多數是90后,基本上從小衣食無憂地在父母精心呵護下長大,所經歷的中小學教育里除了做題考試以外,老師們大概說的最多的是“考上大學就一切不愁了”,這是最誤人子弟的“勵志”。
其實考上大學才真正開始愁苦,于是大學老師用“考上研究生就不愁了”對孩子們再一次勵志,這也是誤人子弟。
所有的教育者都不應該對受教育者掩蓋現實,讓孩子們在研究生階段才發現現實如此不堪,驟生的不安會淹沒研究生們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在彷徨中認為兒時的安全感才是真實的追求,這種錯覺會讓人對安穩的工作孜孜以求。
其實,安穩意味著放棄挑戰,逃避困難,這恰恰是一個人兒時的景象,無憂無慮,但對成人而言,也就是與機會說再見。
職場沒有彼岸,學習沒有止境,如果把博士畢業當做學習的終點,安穩的生活恐怕會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