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

先普及一個概念,如果你想在國內就讀MBA學位項目,畢業后獲得國家認可的碩士學位(歷)的話,主要有以下2種類型:


1/ 國家統一招生的MBA項目,簡稱“體制內雙證MBA”, 你需要參加全國統一的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每年12月底),畢業后獲得碩士研究生的學歷與學位。


2/ 經過審批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簡稱“體制外MBA”,一般采用”申請-考核“制的形式進行自主招生,畢業后獲得國內辦學機構或國外大學所頒發的MBA學位。


那我該如何準備呢?


這里得再插播解釋一個概念:提前批面試(也有學校叫“預審面試“等)


傳統的研究生招生考試流程是:筆試->過線->復試


以前MBA招生也是按照這樣的流程。多年下來,商學院,特別是那些報考人數非常多的熱門院校,發現往往能過線的是那些比較擅長于考試,而并沒有較多管理經驗和行業經驗的年輕申請人。


某年,有個商學院中的帶頭大哥上交大安泰MBA搞了個創新,借鑒國外商學院“申請-考核”制以及有條件錄取方式(Conditional Offer),把復試提前到筆試前進行。因此如果參加了提前批面試,并獲得優秀的成績,在筆試階段就只要達到國家線/學校低檔分數線就可以了。這對不少具有多年工作經驗但不擅長于考試的申請人來說是有利的。


那么你可能會有以下疑問(敲黑板,劃重點啦):


No.1 是否所有MBA院校都是這樣?


答:并不是。部分報考較為熱門的高校采用提前批面試政策,也有不少報考熱門的985高校,如南京大學、東南大學、重慶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采用先筆試后復試的形式。


No.2 不參加提前批面試,就沒有機會了?


答:不是。除了清華、北大、復旦、同濟等明確表示“全員提前批/預審”面試的高校,其它學校只要你聯考分數過了學校所劃定的較高一檔分數線,再參加正常批復試,也是同樣有機會錄取的。


No.3 如何判斷我是否要參加?


答:并沒有明確的答案,每個人的情況不同。綜合而言,我們建議:


A 如果你申請清華、北大、復旦、同濟,那肯定是要參加的。


B 如果你申請報考人數較多,且院校除國家線外有多檔劃線,分數要求高的:如上交大安泰,上交大高金,浙大,人大、中科大,廈大,上財等院校,并擔心筆試分數,盡量參加。


C 如果你申請的學校,往年第一志愿并沒有招滿,但也不要掉以輕心,因為每年院校報考數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而起伏,建議和你和學校保持信息溝通,結合你的計劃來綜合安排。


這樣就進入到申請計劃階段。


雖然每個學校的提前批面試批次有所不同,但大體上是在每年的5-11月之間,無論學校劃分多少個批次,我們可以把它們大致可以劃分為個時間段:


首批(5-6月)

中間批(7-9月)

最后批(10-11月)


根據所申請提前批面試的時間不同,可以有三種類型的備考時間計劃(如報考聯考后復試的院校,可以面試準備調整到12月聯考后進行)


充分準備型


每年都有一些申請人,非常認真,很早就開始準備。對于提前批面試,他們瞄準的是各校的首批,一般會安排在五、六月份,也會很早地就會去進行一些筆試課程的學習,如英語詞匯,數學基本公式的復習,整體時間表可參考下圖。


2018MBA申請新手入門!如何規劃自己的申請時間


多數型


多數申請人是五、六月份才開始有意向報考MBA的,他們瞄準的是中間批次,即7-9月份的提前批面試,同時進行筆試的準備,整體時間表可參考下圖。


2018MBA申請新手入門!如何規劃自己的申請時間


最后一刻型


當然,每年也有一些在最后一刻才決定的申請人,但最晚不能晚于10月份研究生網報的時間(錯了這個月,就要等一年了)。他們是最忙碌的,報考、面試、筆試都需要3-4個月的時間里完成,理論上是來得及的。每年我們也見到不少成功案例,但往往自身條件較好、目標相對明確、并規劃和執行好每一步的申請人,整體時間表可參考下圖。


2018MBA申請新手入門!如何規劃自己的申請時間


當然,時間安排還會受到工作、家庭、個人等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你準備的很早,但第一批面試的時候正好工作上有個項目要出差外地一段時間,只能延到后面的批次參加面試。


或許你現在內心中有了一個大大的OS,從通過概率上看,第一批、中間批和最后批哪個會大呢?


有一種普遍的認知是:第一批,因為商學院需要先招到一批學生。


但不完全是這樣。對于一些知名商學院而言,特別是全日制項目,如不確定今年報考學生的總體質量如何,商學院是不會貿然放水的,畢竟報考學生的最大量來自于中間批。因此,第一批和中間批會存在差異,但不會太大,同時可以肯定的是,對于知名/頂尖商學院而言,最后一批的難度是最大的。


所以,我們建議:


在準備充分的情況下,盡量提早申請,但千萬不要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為了趕上第一批,而沒有把該做的準備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