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
MBA教育源于美國的哈佛大學,從上個世紀初到今天已經經歷了百年的歷史,而中國的MBA教育始于1991年,至今也不過只有20多年,相對于美國甚至歐洲,我們的MBA教育還只是個蹣跚學步的孩子。歷史并不會給后進者太多的時間與機會,好在中國有著龐大的需求市場,以及中國人對教育高度認同的文化傳統,給予了MBA在中國快速發展的優良土壤。或許是因為資源過于充沛,中國人向來不善于在精益和創新方面有所建樹,相反的,我們在對資源的控制與爭奪方面會更加擅長,這樣的規律似乎同樣適用于目前的MBA教育市場。當然,商學院也處于兩難境地,一方面要保證生源,尤其是滿足社會對MBA的認知標準;另一方面又要保證教育的根本價值與意義。 【溫馨提醒】社科賽斯是目前中國最具優勢和品牌影響力的MBA培訓機構,十余年來,社科賽斯憑借雄厚的師資力量、科學的面試輔導體系和一絲不茍的輔導精神,創造了極高的面試、筆試通過率,累計培訓學員上百萬人次,贏得了學員和家長的一致肯定和尊重,贏得了行業內外的廣泛贊譽和推崇。更多內容,請聯系社科賽斯咨詢顧問,全國服務熱線:400-010-9168。
放眼未來,我們的MBA教育至少在三個方面還是需要改進的。
首先,從選拔方式來看,或許是最迫切,矛盾最集中的環節。2014年的MBA教育界發生了兩件事情是值得注意的,第一件事是今年MBA國家線相較去年上漲到160分,據了解今年MBA統考的難度并不低于去年,這也直接導致了近七成的MBA院校名額未用完;第二件事是國家推出相應政策抑制2015年MBA學費的上漲,我們雖然不能確定這兩件事情是否存在內部關聯,但僅從邏輯上來看,教育部似乎在對MBA的選拔伸出控制之手。
其次,近年來各大院校在招收MBA時先后采用提前面試的招生方式,這種方式的確給很多離開院校多年的考生以更多的機會,畢竟管理是一種實踐科學,單純對學習能力的考核不能夠選拔出適合的管理者。但問題也隨之顯現,記者從太奇教育集團了解到:2014年MBA考生的部分樣本分析,發現考生無論是申請材料環節還是面試環節的通過率都與年薪呈現了正相關。其實,這并不難以理解,院校在輸出生源的時候,要考慮到社會對該生源的認可程度,因為這會影響到招生環節,而社會對畢業生的認知往往也是比較簡單的通過年薪、職位這樣的標準去認知。一般平均來講,入學時年薪較高的考生畢業時的薪酬也會相對較高。
最后,從政治的角度來講,一方面,教育為社會的發展培養相應的人才;另一方面,教育為普通的有志公民提供晉升的途徑,緩解社會矛盾。MBA教育同樣具備這兩個特征,當MBA還是精英教育的時候,這些功能對社會的影響并不明顯,但正如德魯克所言,“MBA教育不應該是精英教育”,中國MBA教育發展的這20多年也在驗證著這句名言。作為一個有責任的政府,自然不會坐觀MBA教育功利化的發展不管。因此,回過頭來再看這兩件事情就不難理解,就此推斷,明年的筆試線很可能還會延續這種政策,以達到調節MBA構成的目的,而院校方面,自然也會做相應的調整。隨著社會的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商學院獲取MBA學位,而商學院自然不是權貴的俱樂部,而其本質是一個教育機構,也執行著教育的職能。
而在培養方式和輸出方式方面教育部與院校倒是沒有太大的分歧,今年幾位一線MBA院校的院長幾乎都提出了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目標,自古至今,中國向來不缺乏勤奮好學的人才,而在創新能力方面,似乎我們的今人就遠遠不如古人了,而在企業管理和商業活動中,創新的重要性自然不用贅述。如何把這種軟實力融入到個人能力之中,或許是我們得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難題之一。同時,“創新能力”也好、“管理能力”也好,都是難以量化的能力,所以,在輸出環節,面臨更換工作的MBA往往難以證明自身的這種能力,遇到這樣的尷尬在所難免。但從長遠來看MBA具有錦上添花的作用,而短期來看,若想讓MBA具備雪中送炭的功效,還需要考生自身在某一專業上具有一技之長。
中國的MBA教育還很年輕,或許在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方面難以在短時間內趕超,但至少在選拔方面可做到更加公平合理。從總體來看,無論是選拔方式、培養方式還是輸出方式,應做到互相呼應,一體聯動,孔老先生的“因材施教”仍適用于今。況且MBA是整個教育體系中如此特殊的一個群體,如何做到既體現出教育的公平性,又要能夠合理有效,就要靠院校與教育部門共同努力了,或許這正體現了管理的兩重性,既有科學的一面,又有藝術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