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
2008年,一場源自美國的金融海嘯突襲全球。一時間,經濟危機成了世界每個角落熱議的話題。銀行不愿意放貸,銀根緊了又緊;老百姓不敢消費,錢袋子捂了又捂。可是,就有那么一項支出,人們心甘情愿地大把花錢――攻讀工商管理碩士(MBA)。與步步惡化的經濟形勢相比,世界各國年輕人竟相追逐的“MBA熱”,構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管理教育是與經濟周期反向而動的。一般來說,在經濟形勢不景氣的時候,讀MBA的人數會大量增加。”西班牙著名的ESADE商學院MBA項目主任班特朗瑞說。瑞士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招生與就業中心主任奧姆斯-蘇特也說:“就業市場低迷的時候,恰好是年輕人返回大學讀MBA的好時機。”
全球MBA入學考試運營機構GMAC刊發的數據顯示,2008年是5年來全日制MBA申請人數上升勢頭最猛的一年,77%的商學院表示申請量明顯上升。這種趨勢,在10年前網絡經濟泡沫破滅時也曾經顯示得很明顯。
“我們的招生情況去年就很好,預計招215人,報名人數卻多達約1500名。今年的情況也很不錯,有很多生源來自日益困難的金融領域。”西班牙另一家知名商學院IESE商學院的MBA項目主任劉易斯說。
倫敦經濟學院副院長霍夫曼說:“我們學校的EMBA項目的報名人數增幅很大,比去年增長了50%。”
邁克是一位性格樂觀的小伙子,大學畢業后在布魯塞爾的一家國際金融機構工作了才3年。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邁克不幸失去了工作。他說:“經濟發展是有周期的。前些年經濟形勢好,找工作容易,工資一漲再漲,人們都習慣了這種掙錢容易花錢痛快的生活。可是,現在經濟出現了危機,一些人失去工作,囊中羞澀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講這番話時,邁克的神情相當自然,似乎失業對他來說并不十分可怕。“經濟就是這樣。現在爆發經濟危機了,過些日子經濟還會復蘇增長,再找份工作也是必然的事兒。失業時,公司給了我一筆相當不錯的補償金,我正好利用這筆錢,讀個MBA,為將來更好地工作和賺錢充電。”
邁克所講的,是“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可班特朗瑞說,實踐證明,金融危機對商學院招生是好事,但對其畢業生卻并不好,尤其是對那些現在讀二年級、明年將就業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許多公司推遲了用人計劃,而有些公司干脆就倒閉了,原有的用人計劃完全泡了湯。雷曼兄弟公司是最明顯的例子。倫敦經濟學院就業中心副主任拉若說:“雷曼兄弟曾是用人大戶。去年,雷曼兄弟錄用了本校11名MBA畢業生和5名金融學碩士生;而現在,畢業生就業面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
劉易斯說,去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后,來自金融領域的工作機會減少了10%,今年的情況可能會更糟。
對于這種情況,斯圖爾特可以說是一位過來人,有著切身感受。2000年,網絡經濟泡沫開始破裂,當時的斯圖爾特正是倫敦經濟學院讀MBA的二年級學生。“盡管市場前景不那么光明,但如果你知道把目光放在何處,仍會發現很多機會。同樣重要的是,要記住你去讀MBA的原因。MBA的資歷是建立在一個人的核心經驗之上的,畢業后你應該控制住自己的野心,不要試圖一下子就找到好工作。”斯圖爾特最終加盟了世界知名的咨詢公司埃森哲,擔任該公司倫敦油氣業務的經理。
受金融危機影響最大的應該是歐洲,其次才是亞洲等新興市場國家。但這種金融危機影響地域的不同,對MBA生源分布的影響卻并不明顯。對于歐洲的商學院來說,來自傳統生源地美國和西歐的招生人數略有增長,而來自中東、中國、印度和巴西的學生增速則比較快。
盡管美元不斷貶值,歐洲商學院依然是美國學生趨之若鶩的地方。劉易斯說:“盡管美國的商學院也很好,但它們在文化多元化方面遜色不少。歐洲的商學院可以給學生提供很好的國際經驗,至少可以提供學習另一種語言的可能性。”[FS: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