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鯰魚效應(Catfish Effect) ,也稱鲇魚效應(Weever Effect)。
什么是鯰魚效應?
挪威人愛吃沙丁魚,尤其是活魚,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魚后,如果能讓他活著抵港,賣價就會比死魚高好幾倍。但是,由于沙丁魚生性懶惰,不愛運動,返航的路途又很長,因此捕撈到的沙丁魚往往一回到碼頭就死了,即使有些活的,也是奄奄一息。只有一位漁民的沙丁魚總是活的,而且很生猛,所以他賺的錢也比別人的多。該漁民嚴守成功秘密,直到他死后,人們才打開他的魚槽,發(fā)現(xiàn)只不過是多了一條鯰魚。原來鯰魚以魚為主要食物,裝入魚槽后,由于環(huán)境陌生,就會四處游動,而沙丁魚發(fā)現(xiàn)這一異已分子后,也會緊張起來,加速游動,如此一來,沙丁魚便活著回到港口。這就是所謂的“鯰魚效應”。運用這一效應,通過個體的“中途介入”,對群體起到競爭作用,它符合人才管理的運行機制。
目前,一些機關單位實行的公開招考和競爭上崗,就是很好的典型。這種方法能夠使人產(chǎn)生危機感從而更好地工作。同樣的,大部分失敗的公司,事先都有一些征兆顯示已經(jīng)出了問題,然而即使有少數(shù)管理者已略微察覺這些現(xiàn)象,也不太留意。如:企業(yè)的氣氛沉悶,缺乏壓力,管理層安閑舒適,員工充滿惰性,一些真正具有能力和潛力的人員則得不到充分發(fā)揮才能的機會,他們或者離開公司,或者被無謂地浪費掉,企業(yè)慢慢地失去生機。
鯰魚效應有什么變現(xiàn)?
“鯰魚效應”是企業(yè)領導層激發(fā)員工活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它表現(xiàn)在兩方面:
一是企業(yè)要不斷補充新鮮血液,把那些富有朝氣、思維敏捷的年輕生力軍引入職工隊伍中甚至管理層,給那些固步自封、因循守舊的懶惰員工和官僚帶來競爭壓力,才能喚起“沙丁魚”們的生存意識和競爭求勝之心。
二是要不斷地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管理觀念,這樣才能使企業(yè)在市場大潮中搏擊風浪,增強生存能力和適應能力。
鯰魚效應的利與弊分別是什么?
西班牙人愛吃沙丁魚,但沙丁魚非常嬌貴,極不適應離開大海后的環(huán)境。當漁民們把剛捕撈上來的沙丁魚放入魚槽運回碼頭后,用不了多久沙丁魚就會死去。而死掉的沙丁魚味道不好銷量也差,倘若抵港時沙丁魚還存活著,魚的賣價就要比死魚高出若干倍。為延長沙丁魚的活命期,漁民想方設法讓魚活著到達港口。后來漁民想出一個法子,將幾條沙丁魚的天敵鯰魚放在運輸容器里。因為鯰魚是食肉魚,放進魚槽后,鯰魚便會四處游動尋找小魚吃。為了躲避天敵的吞食,沙丁魚會自然地加速游動,從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如此一來,一條條沙丁魚就活蹦亂跳地回到漁港。
這種被對手激活的現(xiàn)象在經(jīng)濟學上被稱作"鯰魚效應"。
團隊管理也是這個樣子。無論是傳統(tǒng)型團隊還是自我管理型團隊,時間久了,其內部成員由于互相熟悉,就會缺乏活力與新鮮感,從而產(chǎn)生惰性。尤其是一些老員工,工作時間長了就容易厭倦、懶惰、倚老賣老,因此有必要找些外來的"鯰魚"加入團隊,制造一些緊張氣氛。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說,人到了一定的境界,其努力工作的目的就不再僅僅是為了物質,而更多的是為了尊嚴,為了自我實現(xiàn)的內心滿足。所以,當把"鯰魚"放到一個老團隊里面的時候,那些已經(jīng)變得有點懶散的老隊員迫于對自己能力的證明和對尊嚴的追求,不得不再次努力工作,以免被新來的隊員在業(yè)績上超過自己。否則,老隊員的顏面就無處存放了。
而對于那些在能力上剛剛能滿足團隊要求的隊員來說,"鯰魚"的進入,將使他們面對更大的壓力,稍有不慎,他們就有可能被清出團隊。為了繼續(xù)留在團隊里面,他們也不得不比其他人更用功、更努力。
可見,在適當?shù)臅r候引入一條"鯰魚",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團隊戰(zhàn)斗力的重新爆發(fā)的。在這一方面,日本的本田公司就做得非常出色,值得我們借鑒。
有一次,本田對歐美企業(yè)進行考察,發(fā)現(xiàn)許多企業(yè)的人員基本上由三種類型組成:一是不可缺少的干才,約占二成;二是以公司為家的勤勞人才,約占六成;三是終日東游西蕩,拖企業(yè)后腿的蠢材,占二成。而自己公司的人員中,缺乏進取心和敬業(yè)精神的人員也許還要多些。那么如何使前兩種人增多,使其更具有敬業(yè)精神,而使第三種人減少呢?如果對第三種類型的人員實行完全淘汰,一方面會受到工會方面的壓力;另一方面,又會使企業(yè)蒙受損失。其實,這些人也能完成工作,只是與公司的要求與發(fā)展相距遠一些,如果全部淘汰,這顯然是行不通的。
后來,本田先生受到鯰魚故事的啟發(fā),決定進行人事方面的改革。他首先從銷售部入手,因為銷售部經(jīng)理的觀念離公司的精神相距太遠,而且他的守舊思想已經(jīng)嚴重影響了他的下屬。必須找一條"鯰魚"來,盡早打破銷售部只會維持現(xiàn)狀的沉悶氣氛,否則公司的發(fā)展將會受到嚴重影響。經(jīng)過周密地計劃和不斷地努力,本田先生終于把松和公司銷售部副經(jīng)理、年僅35歲的武太郎挖了過來。武太郎接任本田公司銷售部經(jīng)理后,憑著自己豐富的市場營銷經(jīng)驗和過人的學識,以及驚人的毅力和工作熱情,受到了銷售部全體員工的好評,員工們的工作熱情被極大地調動起來,活力大為增強。公司的銷售出現(xiàn)了轉機,月銷售額直線上升,公司在歐美市場的知名度也不斷提高。本田先生對武太郎上任以來的工作非常滿意,這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工作表現(xiàn),還因為銷售部作為企業(yè)的龍頭部門帶動了其他部門經(jīng)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和活力。
從此,本田公司每年重點從外部"中途聘用"一些精干的、思維敏捷的、30歲左右的生力軍,有時甚至聘請常務董事一級的"大鯰魚"。這樣一來,公司上下的"沙丁魚"都有了觸電式的感覺,業(yè)績蒸蒸日上。
"鯰魚效應"一直為很多企業(yè)所推崇,但我們不得不看到,這種引進外部力量刺激內部成員的做法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
首先,從企業(yè)這個大團隊來講,從外部引進的人才,其職位都不會太低,他們更多的是我們常說的"空降兵",一到公司,就被委以重任,具體負責某一塊的具體業(yè)務。關于"空降兵"的優(yōu)勢與劣勢在此處暫且不談,我們只需要認識到,"空降兵"的到來,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原成員晉升的機會,從而扼殺了某些原本就非常努力的員工的奮斗激情。對一些人來說,他們奮斗的目的就是為了晉升,為了更高的職位,為了更大的發(fā)展空間,這種目的完全是無可非議的。一旦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失去了上升的空間,他們就會要么選擇出走,要么就選擇消極對待。如此一來,企業(yè)這個大團隊的戰(zhàn)斗力就被削弱得更厲害了。
其次,對公司內部的一個小團隊來講,既然是為了刺激團隊的活力,所引進的新人在能力上就不會很弱,如果團隊負責人再把握不住度,總是故意地把興趣放到新人身上,勢必會引起原有成員的不滿,要是這種不滿使原有成員變得更加消極,則引進"鯰魚"刺激團隊活力的結果就適得其反了。
最后,無論是"大團隊"還是"小團隊","鯰魚"的進入能否和原有成員形成優(yōu)勢互補,是否具有合作觀念,都會影響到團隊以后的戰(zhàn)斗力發(fā)揮。一旦引入的"鯰魚"個人主義觀念濃厚,單打獨斗的行為明顯,那么他不但不會產(chǎn)生"鯰魚效應",還會把團隊僅存的一點戰(zhàn)斗力給破壞掉。
因此,鯰魚效應固然可以提升一個團隊的戰(zhàn)斗力,但也可以毀掉團隊的戰(zhàn)斗力。是否要采取鯰魚效應來刺激團隊戰(zhàn)斗力的爆發(fā),還需要團隊領袖對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和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