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11月12日晚,清華經管EMBA2020財經年會高峰夜話“未來·科技驅動產業升級”在中國大飯店舉行。
活動邀請了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互聯網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清華經管EMBA名師陳煜波教授,海量數據董事長、清華經管EMBA07級校友、未來科技EMBA首期班同學陳志敏,亦創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清華經管EMBA08級校友張培武,七牛云創始人兼CEO、清華經管EMBA19級同學許式偉,華熙生物董事長趙燕,豐瑞祥總裁、祥付寶董事長李紫建共話數字經濟產業升級。
目前,工業4.0的浪潮已經席卷全球,信息化、數字化已經成為引領創新、驅動轉型、塑造優勢的先導力量。如今,產業數字化浪潮悄然來臨,數字技術也由最初的選擇介入發展到全面融合,以技術助力實體產業的互聯網化、數字化、智能化進階。
在全球經濟面臨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如何加強國際間的創新與合作,完善與數字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國際政策環境?在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推動傳統產業轉型過程中,如何發揮數據的高質量效率實現智能化?如何深耕細分應用場景,實現技術在不同產業的真正落地?
清華經管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 陳煜波教授
陳煜波強調,數字經濟絕對不僅僅是信息經濟、網絡經濟等更加時髦的說法,數字經濟最核心的是數據作為經濟關鍵生產要素的前提。我們現在已經不僅僅是互聯網或者互聯網+的時代,而是數據驅動的數字經濟時代。
從數字人才的地域分布情況看,陳煜波透露,不僅僅在沿海一線城市,數字人才最多。成都、重慶、西安、武漢這些地方的數字人才也都位列全國前十。可見,從區域角度出發,中國數字化轉型是全面深入的。
從數字人才的行業分布看,陳煜波表示,最多集中在軟件和IT服務行業,其次是制造業,再其次是計算機、網絡和硬件、消費品。陳煜波同時提到,整個中國不同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本質上是靠數字人才的跨行業流動和溢出效應。接近60%的數字人才流向了計算機網絡與硬件、公司服務、制造和金融四大行業。例如,金融行業的數字化本質是靠數據驅動的軟件定義,光軟件定義無法完成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它一定要要多方位人才。所以從人才的流動就能看出一個行業數字化轉型的規律。
談到各城市的數字人才流動規律,陳煜波認為,從軟件與IT服務、計算機網絡與硬件四大行業看,北京只有在軟件和IT服務行業的數字人才是凈流入。上海、深圳和杭州在四個行業的數字人才全是凈流入的,綜合實力深圳是最強的,杭州尤其是在軟件和IT服務行業的數字人才吸引力在全國最強,廣州四個行業的數字人才除了制造業以外其他都是凈流出。
陳煜波認為,過去中國的數字化轉型專注于互聯網行業中的消費端口,現在越來越向制造生產端走,或者從B2C向B2B走。最吸引這些人才流動的原因,在于他們能夠發揮平臺產生的價值。
陳煜波最后提到,數字化轉型或者科技驅動,在任何時候都會經歷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效率的提高。第二階段是通過技術內核產生一些新的商業價值和效益。第三階段則是整個商業模式的變化。而我們現在真正缺的是懂得數字化轉型的企業家。
嘉賓精彩觀點
海量數據董事長陳志敏:“未來所有的企業產業一定是數字化的,但是最終數字化也要回歸到解決企業的問題。一個企業首先要有標準化才能做數字化,沒有標準化就做數字化大部分都要失敗。”
談及數字化賦能,陳志敏指出,未來所有的企業產業一定是數字化的,但是最終數字化也要回歸到解決企業的問題。企業本身是數字化的一個主導,它是一。數字化是它的一個賦能或者助力。最終企業本身的科技能力是主要的,數字化屬于零。
亦創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培武:“發展數字化經濟人才很重要,要重視智力資本,智力資本包括核心技術、人才結構、運行模式。要尊重人才,智力資本的產出才能產出人才,要尊重人才就要尊重他的價值,要承認他的價值,承認他有交換價值,承認智力勞動成果是具有價值的,然后我們才能建立智力勞動成果這種補償機制。”
張培武表示,傳統制造業對機器設計、工藝都比較熟悉,但是我們這些技術企業對這些并不熟悉,所以一定要進行結合。產業發展就三個要素,第一個是科學的牽引,第二個是技術的交叉和融合,第三個是市場需求的推動,我們傳統產業也知道市場需求在哪兒,但是不知道技術怎么實現,所以我們一定要跟技術企業結合。
華熙生物董事長趙燕:“傳統行業要積極擁抱互聯網,數字經濟幫助企業具備持續不斷的創新能力和盈利能力。”
趙燕表示,傳統行業要擁抱互聯網,用數字經濟賦能實體產業。數字經濟幫助企業具備持續不斷的創新能力和盈利能力。以華熙生物為例,她介紹到,華熙生物實驗室引進了高通量篩選系統,通過自動化操作和數據庫分析實現菌株篩選,24小時可篩選上千萬個菌株;談及文化體育、場館運營,趙燕表示,大型賽事場館的運營一直是全球性難題,只有通過供給端的創新才能帶來消費端和市場的升級。
七牛云創始人兼CEO許式偉:“今天我們很清楚流量已經見頂了,接下來很難催生出更多的快速產生效應的企業,我們判斷接下來IT數字經濟是從人口紅利轉向技術紅利。”
談及傳統數字化改造,許式偉認為,傳統數字化改造也會分短期與長期兩個層次:一是單純信息化,將東西放到線上或者把整個生產過程都數字化以后能夠快速的從中找到效率的評級,找到用戶對我產品的看法,這些是能快速見效的;但實際上,每個行業都會有自己的硬核難啃的骨頭,真正能產生巨幅效率提升的東西。在他看來,只有進入研發的環節才能讓企業進入新的行業中的位置,不可能所有的公司都能夠完成這個升級,一定是在這個領域的部分企業有想象力的企業愿意看得更遠的企業。
豐瑞祥總裁、祥付寶董事長李紫建:“我認為數字化轉型已經在今天To B延伸的服務端里,支付服務的同時連接ERP廠商,匹配單品供應商的促銷規則,貫穿我們服務的商圈或新零售商的生態鏈。”
李紫建表示,今天《財經》年會的話題,未來科技驅動產業升級,To C到To B,數字化轉型已經在潛移默化的滲透到過程中,ToB轉型升級過程中不僅僅是豐瑞祥對核心客戶服務的數字化升級,包括豐瑞祥公司內部管理人才的升級,懂規則,明確節點,靈活運用且適配核心企業,更好的融合,才能符合產業的變化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