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杜克大學行為經濟學教授丹·阿雷利一直努力研究人們做決策的過程和原因,多年研究下來在學術上有不少有趣的發現。他發表了幾十篇論文,研究領域非常廣泛,例如發現關系親密容易“導致鄙視”;放棄后人們才會更珍視某樣東西,擁有時卻不覺得;研究自私型利他主義等。最近,他突然進入公眾視野。

十年來,阿雷利逐漸學會將艱深的學術成果轉化為易于公眾理解的內容。通過寫書和在非營利機構TED組織的大會上演講,他將復雜且晦澀的研究結果簡化為容易理解證據充分的要點,解釋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問題,比如為何我們愛給自己的錯誤行動找理由,利益沖突如何影響實現個人目標。他希望通過科普決策的過程,幫助大家做決定時更理性也明智。

 

阿雷利還采取了更直接的方式——涉及財務的手段。現在他加入了一些初創公司,創業項目都是幫助人們在財富、健康和保險等重要方面做出更好的選擇(起碼少做些錯誤決策)。

 

2015年,阿雷利加盟面向80、90后的數字理財創業公司Qapital,擔任“首席行為經濟學家”。他根據研究成果與合作推出一些特色功能,例如利用“愧疚的快樂”功能,用戶在星巴克買一杯拿鐵咖啡或者網購一次就自動存下一小筆錢。另一款“零錢隨手存”則顧名思義,會將所有零錢都轉為儲蓄。產品設計的總體目標是讓存錢和消費一樣輕松方便。

 

阿雷利還在紐約一家初創公司Lemonade擔任顧問。該公司剛完成規模3400萬美元的B輪融資。2014年第一次見到Lemonade的創始人丹尼爾·薛伯和塞伊·威靈格,阿雷利就覺得他們的技術非常先進,但對于是否加入公司比較猶疑。后來他聽到兩位創始者講述創業目標:打造讓客戶信任不猜疑的保險系統,阿雷利才決定加入。

 

作為行為經濟學家,阿雷利覺得打造理想的保險系統非常有意思,很想努力解決。他說:“遇到這種挑戰我很激動。我研究利益沖突和欺詐15年,了解危害有多大。”

 

傳統保險模式下,保險公司和顧客的動機并不一致。每宗成功的理賠都要消耗保險公司的資金,因此想讓保險公司接受理賠有點困難(這也變相鼓動了客戶采取欺詐手段,因為客戶總覺得被保險公司騙了)。為了扭轉現狀,Lemonade統一收取20%的保費,保單到期后,所有未領取的保險金都會捐贈給非營利機構或者慈善組織,這樣就消除了錢財方面的利益沖突,比傳統模式容易讓人接受。

 

除了在Lemonade和Qapital任職(他持有兩家公司的股權),阿雷利還聯合創立了兩家公司Genie和Shapa。Genie研發的廚房家電不到兩分鐘就能 “烹飪”有營養的盒飯(可選套餐包括庫斯庫斯粉配蔬菜、雞肉飯、味噌拉面等)。Shapa推出一款智能體重秤,按滿分五分給身體打分顯示健康狀況,代替了傳統的按磅計算體重。

 

阿雷利的這兩個創業項目都滿足了日常生活需求。廚房工具解決了烹飪難題。智能秤則解決了發現體重增加時“厭惡減重失敗”的心理,心情變差往往會妨礙努力維持健康的決心。通過一系列溫和的改動調整行為是阿雷利創業的終極目標:“先研究人們常犯哪些錯誤,再想辦法幫人們改善。”

 

科技也讓阿雷利的工作更輕松了。他指出:“行為經濟學有一條原則是,環境很重要。”沒有數字技術的年代難以大規模應用。現在人人基本上都有智能手機,“我們可以變成環境的一部分。”在手機上花的時間越多,阿雷利等人就可以越方便地通過各種應用,各種追蹤器和提醒技術方便地管理個人行為。

 

當然,數字時代也有負面影響。我們越黏著手機,就越容易適得其反受其所控——注意力分散,花錢無節制,還容易因為沉迷上網忽略身體健康。